智创·共生 后疫情时代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
武汉的九月,秋雨绵绵。受2020(第六届)国际智能制造(武汉)论坛组委会及“e-works”主办方的邀请,9月10-11日,学校科研处副处长蔺绍江,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徐赐军,智能输送技术与装备湖北省重点实验室(筹)常务副主任冯大鹏,副主任吴小艳等一行应邀出席。本次论坛主题为“后疫情时代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创新”,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、邵新宇院士分别作了主题报告。

根据论坛会议的日程安排,在9月10日上午的“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创新”主题峰会上,我们聆听到了李培根院土作了“谈几种创新意识”的主题报告;峰火通信集团技术总监讲授的“面向客户端到端的柔性制造”;PIA Automation CTO Mr.Stefan Amman报告的“从虚拟走向现实—工业4.0项目生命周期的实现”等。在下午的“智能装备与智能工厂”主题论坛和“数字化转型与工业互联网”主题论坛上,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陶波教授作了“智能制造中的机器人技术:从智能机器人到共融机器人”的报告;施耐德电气汪伟先生报告了“施耐德绿色智能制造工厂转型实践”;“e-works”总编黄培博士作了主题报告“数字化转型与工业互联网前沿观察”;东风集团林斯团部长作的 “研发领域数字化发展及应用”的报告等及圆桌讨论交流互动环节。

在9月11日上午的“智能制造前沿趋势”主题峰会上,邵新宇院士作了“激光焊接及智能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”的主题报告,中车总信息师陈龙富先生报告了“智能工厂实践案例分享”;汇萃智能副总经理周柔刚先生作了“5G+机器视觉赋能行智能制造”的报告等。在下午的“智能制造实施策略”主题峰会上,上海盖勒普公司中COO沈皓玮先生作了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落地从‘根’做起”的报告;上海音智达公司何满先生报告了“基于人工智能的质量管理与现场管理方案”等及圆桌讨论交流互动环节。
通过为期二天的学习交流,不仅拓宽我们的创新视域和科技前沿,更让我们明白了:在后疫情时代,我国制造业已明显出现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态势,致力于实现少人化、柔性自动化、节能高效、提质增效。智能制造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策略,涵盖了智能产品、智能装备、智能工厂、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,进而支撑智能决策。智能制造融合了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、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,涉及到工业软件、工业互联网、传感器、物联网、增材制造、工业机器人、数据采集、工业安全等诸多使能技术,是复杂的系统工程。

论坛简介:数字化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会议论坛(“e-works”)创始人李培根院士,成立于2002年,是主要服务智能制造领域的线上线下一体论坛,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知识传播、咨询培训、产业研究和国际交流,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专业媒体和第三方服务机构。